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紧握“接力棒”,援疆再出发——我院召开2022年柔性援疆医疗队员欢送会

来源:办公室、人事培训科 发布时间:2022-08-02浏览:

8月1日,医院召开援疆医疗队员欢送会,为放疗科放疗中心副主任技师张国前送行。医院领导班子、办公室、医务科、工会、人事培训科、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所在党支部书记等出席了欢送会。

会议现场

张国前同志是我院放疗科放疗中心物理剂量组技术骨干,将作为广东省2022年柔性援疆医疗队员赴新疆喀什开展为期3个月的医疗技术支援。

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奕华

会议由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奕华主持。李奕华副书记对我院援疆工作的相关安排做了简要介绍,他叮嘱队员要遵守当地政策,尊重民族习惯,有困难及时向医院反馈。同时,要加强学习,遵守工作纪律,树立广东援疆队员的良好形象。医院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援疆队员张国前

会上,援疆队员副主任技师张国前同志汇报了自己工作情况和援疆准备情况,他表示作为一名党员,一定不负医院嘱托,继续发扬广医人精神,展现广医肿瘤医院的责任和担当,争取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技术,圆满地完成援疆任务,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广东医疗队和学校、医院加分添彩。放疗科副主任林晓丹、放疗中心主任张书旭介绍了张国前同志基本情况,希望张国前同志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努力服务新疆群众。

崔书中院长对张国前援疆工作提出了希望,他指出此次援疆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当地人民服务;同时要服从组织安排,认真工作、安心工作,医院作为大后方会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会上,陈冬平副院长指出,作为我院放疗科放疗中心物理剂量组组长,希望张国前发挥医院特色优势,注意工作的规范性,为当地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最后,医院党委书记林英对援疆医疗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对援疆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援疆队员服从组织安排,尽快融入新岗位、新集体和新环境;二是要尊重当地风俗文化,保障医疗安全,在工作中要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同时要做好自身安全;三是要加强团队意识,发扬广医人的精神,积极和当地医院同行交流,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互相学习争取业务和技术进步,要积极宣传医院特色技术,努力服务新疆群众。

参会人员合影

8月2日张国前启程援疆

队 员 介 绍

张国前

副主任技师

硕士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

任放疗中心物理剂量组组长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 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放疗物理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防护学分会 青年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广州市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委员兼秘书

广州地区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 秘书

从事肿瘤放射物理工作十年,研究方向为肿瘤精准放疗。

张国前,硕士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放疗物理剂量组组长,目前从事肿瘤放疗技术专业10年,副主任技师。作为医学物理师,他的工作主要是每年300余例患者的放疗计划设计,除常规调强计划外,还有每年约50例的疑难病例如全中枢放疗、四维放疗、自适应放疗的计划设计以及放疗全流程中的大型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和治疗计划的剂量验证。曾完成了一台VarianIX直线加速器装机后至开展临床治疗前的一系列验收工作,包括性能检测、辐射防护、三维水箱数据采集等项目。此外在我院的放疗信息化建设中,作为负责人之一全程参与了放疗整合平台(MIP系统)的流程定制、协调沟通以及系统搭建等工作,实现了我院放疗科信息的数据化、无纸化及流程的智能化和规范化。同时作为放疗中心下设的物理剂量组的组长,他还负责放疗计划系统和信息网络及新技术的相关工作。

在科研方面,他积极关注放疗技术和设备的最新进展,参与放射物理领域的会议并进行相关学术汇报之外,还在自适应放疗、图像引导放疗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曾负责广州市卫健委课题三项,参与省级课题两项,发表核心论文8篇。在创新方面,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发明、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专利授权共十余项,还担任了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放疗物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防护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青年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分会委员。

在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的同时,张国前还积极承担学校和医院的教学任务。任职期间,他每年都会参与临床医学专业肿瘤班本科生及留学生的理论和见习等教学工作,此外还担任了2020级药学班的兼职班主任。在医院,他曾负责多名硕士研究生的协助培养、多名放射肿瘤学专业规培学员及实习生的科室轮转培训。

医疗援疆援藏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一环。一直以来,医院高度重视医疗对口帮扶工作,已先后多次派出医疗队员赴疆、赴藏开展援助任务。近年来医院派出援疆、援藏医疗队帮扶当地医疗卫生事业,选派骨干赴贵州省毕节市开展智力帮扶;选派骨干参加中组部第21批博士服务团赴海南开展工作;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实施“5050”计划,定期选派业务骨干走进基层医院,着力解决当地百姓看病就医难题,助力健康中国。